“你好,请问有什么能帮你的吗?”
“我是一名企业职工,明明任务不算太重,却总感觉神经紧绷,心理压力大,一点小事就烦躁不安,所以想跟你聊聊。”
在“劳动最光荣·奋斗最幸福”2025年长治市职工关爱服务月活动中,一名职工向“温暖之声·润心前行”心理援助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的志愿者寻求帮助。在志愿者的耐心疏导下,最终放下心理包袱。
“温暖之声?润心前行”心理援助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是由长治市文明办、市教育局牵头组织,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市心理学会、市心理健康服务协会联合开通的心理援助通道,为普通群众提供心理支持、情绪疏导、情感支持、危机干预等心理援助服务,不仅有效帮助受助者稳定情绪,更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理性、平和的心态,为社会和谐稳定注入“心”动力。
知识普及 构建全域覆盖“心”矩阵
“在人工智能时代,家长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如何培养孩子?”这个问题一提出,在场的家长和学生议论纷纷。
近日,“温暖之声?润心前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沁县中学如火如荼地开展。教师们就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育等工作与家长进行深入沟通,进一步增强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助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温暖之声·润心前行”心理援助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设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设立一个总站——长治一中心理中心,下设四区八县12个分站,站站有专兼职心理志愿者,成员由全市学校的专兼职心理教师组成,目前已发展到800余人,其中专职心理教师143人,骨干成员60余人,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网络化覆盖。
每个人都是一座等待挖掘的宝藏,而自我探索就是开启宝藏的钥匙。预防心理问题,知识普及首当其冲。
“温暖之声·润心前行”心理援助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在做好未成年人个体咨询、入校团辅、心理讲座、危机干预的同时,坚持开展送课进校、团辅活动、心理健康培训等,受众群体从未成年人扩展到教师、家长及普通群众。
这些举措不仅有效缓解了社会各个层面的负面情绪、工作压力,更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引导人们学会用理性的方式处理问题,促进理性、平和心态的形成,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实践体验 文明力量传递“心”温暖
“谢谢你们,让我们的亲子关系进一步融洽,孩子说又找到了被关注和爱的感觉,这让我很高兴。”在接受心理健康志愿服务后,一位家长感激地说。
这位家长的感言要从一场家校共育讲座沙龙说起。本次沙龙聚焦“孩子沉迷网络怎么办”“如何应对孩子的考试焦虑”等特定主题,家长们分享经验、相互支持、获得力量。
小组讨论中,一位母亲意识到自己无意识的过高期望和过度关注加重了孩子的压力。志愿者引导她调整沟通方式,从“一定要考好”变为“尽力就好,我陪你”,学习帮助孩子通过运动、休闲等方式放松,并鼓励孩子表达自我感受。
项目负责人李俊英告诉记者,据这位母亲的后续反馈,经过她的调整,孩子的症状已减轻,亲子关系也更融洽。
为确保寒暑假期间心理服务“不断线”,由市文明办和市教育局牵头,组织长治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组成志愿者团队,在全市开展 “温暖之声”线上心理咨询志愿服务活动,免费为全市广大学生、教师和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此外,从2015年起,长治市每年开展中高考心理志愿专项服务,联合市广播电视台,通过电台直播的形式,在中高考前连续两周播送有关学生考前心理和学习、家长有效心理陪伴的专题节目,连续九年为中高考考生和家长提供心理咨询志愿服务,参与志愿者200余人次,服务学生和家长120万人次。
多维联动 创新模式深化“心”教育
专家下沉,纾解学生心理压力。“孩子厌学怎么办?”“夫妻关系对孩子成长有什么影响?”
“温暖之声·润心前行”心理援助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以服务群众心理健康为核心目标,充分发挥专兼职心理教师的专业优势,广泛动员广大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教育工作者参与,形成强大的心理志愿服务合力。
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深入推进,聚焦群众心理健康需求,深化“心”教育成为服务群众的重要抓手。一系列多维联动、创新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正为群众构筑起坚实的心理防线,传递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温暖力量。
为实现服务群众全覆盖,项目打破空间与形式的限制,开启多维联动新模式。线上,志愿者通过电话、微信、QQ等便捷方式,为有需求的群众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让心理健康关怀直达群众身边。在“文明长治”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定期推送专业且实用的心理微课,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群众的心理调适能力,引导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保持理性的思考与平和的心态。线下,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敬老院等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精心设计的心理游戏、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互动形式,让广大群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释放压力、认识自我、学会沟通与合作。
在“5·25”心理关爱月这一重要节点,“温暖之声?润心前行”心理援助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与市总工会携手心理咨询志愿服务团队,聚焦教师群体,关注他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面临的压力与情绪状态,帮助教师缓解压力、调适情绪,以更加积极饱满的状态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从个体到群体,从线上到线下,从学生、教师到广大居民,新时代文明实践下的“心”教育,正通过多维联动、创新模式,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将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让文明实践温暖浸润每一个心灵,为构建和谐社会、培育时代新人注入强大精神动力。(记者 王晶晶)